找到相关内容2922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经管系学生参观荐福观音寺

    开示佛法 合影留念 2009年10月22日,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经管系学生40余人来到天津荐福观音寺参观学习。荐福观音寺住持妙贤法师热情接待了来访的学生们,并在讲经堂向学生们讲解了当代佛教的入世精神,还回答了学生们的提问,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。随后,学生们还参观了寺院各殿堂。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资讯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10/08445192715.html
  • 日本净土宗滋贺布教会静永进瑞会长一行参访佛光山

    2009年12月9日,日本净土宗滋贺教区布教师会会长静永进瑞法师一行21人参访中国台湾佛光山,受到佛光山都监院院长慧传法师等人的热情接待。 慧传法师向静永进瑞法师一行介绍了佛光山推广“人间佛教”的成果,他说,“僧信共有”是佛光山和国际佛光会创办之初便为道场定下的方向之一;出家众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,在家众以佛法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。 静永进瑞法师说,日本净土宗传承于善导法师,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新闻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12/22070995271.html
  • 心源法师著:人间佛教

    是指出世和入世的谋合,使佛教本土化、群众化、实用化、现代化,让佛教的最高智慧,解脱境界来指道生活,从面达到净化人间、服务社会、积极向上的利世精神。  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。佛教自东汉永平十年...,由六度成熟自身,以四摄成熟有情,在大乘菩萨六度的基础上,我们可用利世入世的四摄法,把佛法的慧命从寄生在寺院内而转移到社会事业上,现代化佛教事业应该包括教育、工厂、农场、保险、银行、公司、社会福利,...

    心源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94154227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佛教是厌世与出世的宗教吗

    自己出离,也要设法使得一切的众生都能出离。所以,如人希望成佛,必须先行菩萨道,菩萨道的实践者,必须是更深入更扩大地入世,唯有打入了世间的群众之中,才能化导群众,为了化导群众,必须更积极地肯定人生的行为价值,并且发挥人生的道德价值,否则,自己在群众之中没有过人的贡献,没有特殊的服务,没有卓越的表现,群众岂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化导?所以,凡是正信的佛教徒,无有不以入世为手段的。可知,厌世是入世的启发,出世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教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151911569.html
  • 南传佛教比丘尼参访南天寺

    以地藏经及星云大师著作菩萨的宗教体验、从入世的生活说到佛教出世的生活等三本英文版书籍回赠Visuddha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|参访|南传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8/13465428399.html
  • 山西菩众佛教慈善协会招聘义工

      山西菩众佛教慈善协会招聘义工。   招聘要求:   1、需要真实信仰佛教和学习佛教知识和实行的弟子。   2、专门愿意修习六度慈善,入世助人的佛教居士。   工作方式:   1:根据志愿者的意向安排做义工的时间和天数。   2:愿意工作获取工资的,安排其愿意的岗位。   联系方式:   联系人:张耀文   电话:15203414806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新闻|台湾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8/10154787992.html
  • 太虚人生佛教思想的特质

    出世到入世的重大转向。虽然传统佛法中含有入世因素,但佛法本旨在出世超脱,延及清末民初,衍生了诸多弊端,太虚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。宋明时期,儒学强劲,相形之下佛教逐渐衰微,在“死”的方面大作文章。到了明、清时代,以经忏超度亡灵的“事业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,成为“专为死人服务”的“人死”的宗教。应该说,佛教早在唐朝时就显示出其入世性的特点。 《坛经》中即有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;离世求菩提,恰如求兔角。”...

    刘泽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55555510.html
  • 佛教与现代性

    但彼时的“人间”与21世纪我们今天生活的“人间”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。“现代”这个时间概念的灌入,要求21世纪的人间佛教更加入世化,生活化。 入世化,生活化,是要求佛教徒眾们积极发扬大乘菩萨的入世精神,在生活中体悟佛法,实现人生的价值,负担起对社会的责任感,从而超越生活,超越生死,净化社会,净化心灵。入世就要投入到激烈的时代竟争中去,但入世不是最终目的,即使有满腹的佛教理论,却...

    常宽法师

    |佛教与现代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12073839.html
  • 凡夫有能力修菩萨行

    凡夫有能力修菩萨行  天心  有人说:“佛教慈悲利他精神固然伟大,可要度人必先自度。如果一个没有断尽烦恼的凡夫,却要去从事入世利他的事业,这不是像螳臂当车一样,自不量力吗?恐怕度不了别人,自己先堕落...障碍解脱,反而能在利他中成就自利,确实是促成圆满解脱的无上妙方便。  当然,菩萨的入世绝非恋世,而是以出世之心做入世的事业。对于尚未具足空性见的初学菩萨,也不可以走入另一个极端,单凭意气和盲目冲动用事...

    天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2648974.html
  • 关于人间佛教的理论和实践的若干思考

    以来整个中国佛教的衰败,为顺应现代社会与文化的急剧变化而作出的积极回应与自觉调整,同时也是对唐宋以来中国佛教人生化、入世化倾向的进一步发展。  但是,我们对人生佛教、人间佛教的中国化特色也不能给予过分的强调。说人间佛教具有中国特色,这本身并没有错,笔者也曾专门撰文论述过这个问题。1 而且从佛教在中国发晕的实际历程来看,中国佛教的入世化、人生化倾向由来己久,它构成了印度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内容,也成为...

    洪修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3670865.html